1月份CPI启用新权重方案 食品类权重将下降

时间:2011/2/15  访问:1180

  国家统计局人士称1月份CPI启用新权重方案

  本报讯 1月经济数据即将发布,机构预测1月CPI数据同比涨幅可能破5%.但昨日上午,有媒体报道称“由于中国官方调整了2011年CPI的权重,将把CPI拉低0.3个百分点……”该媒体称1月CPI数据为“同比上涨4.9%”。
  对此,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鲜祖德表示,今年年初以来,根据最新的消费结构统计情况,确实启用了新的CPI统计方案,即将公布的1月份数据也是基于该方案统计。
  鲜祖德表示,新CPI统计方案只会更客观全面地反应消费和物价变化,不存在拉低CPI的情况。
  事实上,去年第三季度,国家统计局就已经公布消息称, 2011年将启用新的CPI统计方案。之所以做此调整,是因为公众消费结构不断变化,CPI统计商品的权重根据消费结构变化,才能体现物价水平。
  食品类权重将下降
  一位接近国家统计局的专家透露,新的CPI统计方案仍然划分为8大类,但纳入统计的产品项目做了调整,一些新的消费商品进入统计,一些过时的旧产品退出了“篮子”。
  此外该专家分析认为,随着消费结构变化,食品消费在支出中的比例在下降,相应食品类商品在CPI统计中的权重必将下降;而居住、教育等项目权重将提高。但权重数据尚待统计局发布。
 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曾公开表示,将使统计更加公开透明。据悉,新的CPI统计方案将随1月经济数据公布。
  市场影响
  据新华社电 市场传言,由于权重调整,即将公布的1月份CPI同比涨幅低于此前机构预期的5.2%至5.4%区间。受此影响,沪深股市昨日放量走高。上证综指盘中攀上2900点,深证成指则出现3%以上的较大涨幅。与此同时,两市成交总量放大至近3100亿元。
  不过市场人士提醒,修改权重带来的CPI走低并不意味着经济运行节奏的改变,对股市而言并非实质性利好。相反,伴随近期股指持续走高,市场风险正在逐步积累。
  相关新闻:专家称今年通胀压力不超2008年水平
  本报讯 (记者王亮、耿旭静)未来中国经济走势如何?通胀压力会否大增?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为多少?昨天,在ABAC(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)“2011年亚太区服务业大会”上,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聚首广州,把脉中国经济发展走势。本报专访了巴曙松、张燕生、陈朝晖等著名经济学家。根据专家预测,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速将为8%左右,我国整体通胀水平可控,今年一季度将是三率齐发密集调控期。

  关于GDP
  “十二五”期间将保持8%增速
 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、经济学家张燕生指出,十二五期间,中国经济发展增速将保持在8%左右的水平,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空间:“这种发展水平将大大低于十一五期间11%的增速,实现结构调整,这个过程非常艰难。”同时,在十二五期间,国家将实现居民收入与GDP增长的同步。
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预测,2011年中国GDP将保持9%~10%的增长:“回到改革开放30年的平均速度,中国经济将从今年起进入常态化增长阶段。”2009年我国采用超常规刺激政策带动经济发展,投入9.59万亿信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。2010年我国信贷回落到7.95万亿元,逐步回到正常化的经济阶段。

  关于农产品
  国内价格稳中有升 国际粮价存泡沫
  巴曙松认为,虽然目前部分地方出现了粮食价格上涨状况,但是总体而言粮食与副食品价格走势仍较平稳。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与流通环节进一步管理,粮食供应将得以保证,因此粮食与副食品价格将稳中有升,预计不会出现类似2008年因猪肉价格带来的食品价格连锁反应。
  “欧元之父”蒙代尔的弟子、经济学家、美国启明全球研究院院长、上海启明金融管理学院院长陈朝晖表示,受投机资金推动,今年全球粮价或会暴涨暴跌:“全球农产品今年进入供给平衡期,但受美国加大流动性推动,全球的投机资金开始进入农产品市场,造成价格过快上涨,粮价已有泡沫。”
 
  关于政策
  信贷增速回落 一季度或“三率齐发”
  巴曙松表示,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走势是影响今年政策节奏与力度的关键变量,第一季度或将成为三率齐发的政策密集出台期,管理通胀预期是调控重点。巴曙松表示,今年中国预计经济增速已回归到常态水平,货币政策也相应地转为“稳健”。从央行管理流动性等政策组合的备选工具中,优先使用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最高,央票运用以及贷款投放的窗口指导等都是常用的数量型工具。
  “目前国内的信贷增速已出现同比回落的趋势。随着央行紧缩政策进一步实施,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会有调整,这对抑制流动性过剩导致的通胀与资产泡沫会有比较明显的作用。”巴曙松称。

  关于CPI
  1月CPI走高只因过节 通胀水平可控
  国家统计局周二(15日)左右公布1月经济数据,市场一般估计1月CPI 按年增幅料再度扩大至5.3%.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,今年中国通胀压力大,但整体可控,目前初步判断今年的通胀形势会低于2008年的水平。他表示:“有人预测1~2月CPI水平将失控,达到6%的水平,我认为不可能那么高。”1月份CPI走高主要由于节日消费需求旺盛所拉动,但预计1月份CPI低于2008年8%以上水平。同时,在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发挥作用的前提下,2011年全年的CPI走势将低于2007年至2008年水平。
  此外,巴曙松指出,目前西方主要经济体复苏仍未完成,国际主要经济体仍在低利率的实施刺激政策,因此,大量套利资金可能会进一步流入国内。外部需求因素对中国通胀形势影响也需要考虑。

  关于汇率
  今年人民币升值或达5%
  此外,巴曙松认为,国家或从汇率政策方面来达到管理国内通胀的作用。无论是从抑制通胀还是减少内外失衡的角度看,今年汇率调整的空间预计会高于去年,预计会达到5%的幅度。陈朝晖指出,过去几年,国内土地、房地产价格猛增,存在着一定的泡沫。美国大量印钞,可以将通胀压力转嫁给国外,但中国却无法将通胀压力输出。未来中国应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,除了加大在贸易结算和投资方面的国际化步伐,还将逐步成为多个国家央行的储备货币。
 
  关于珠三角
  用工荒、涨薪潮促使产业转型
  广东率先在全国“腾笼换鸟”,实行产业转移。“目前珠三角企业说得最多的三句话是用工荒、涨薪潮和产业转移。”张燕生告诉记者,过去一项调查显示,1995年~2005年10年间珠三角的农民工收入增加了仅26元,几乎没有改变。而在这10年间,珠三角的GDP年增幅为10%,企业利润增长20%,这表明外来工的实际收入是下降的。这种廉价劳动力大量存在的情况目前已经改变。在土地使用成本上升和通胀的情况下,企业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,来应对用工荒问题。“企业需要花费1~3年对外来工进行完整的培训,让他们掌握更高层次的技能,从而生产更高附加值的产品,卖出更高的价格,来应对涨薪潮。这个产业转型的过程很艰苦的,成本也高,但必须进行。”
  在谈及广州目前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业发展协调问题,巴曙松认为要尽量避免“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脱节”。目前广东有良好的实体产业发展,今后可以利用金融服务业对实体经济调控转型提供有效引导。
  相关新闻:1月CPI料再破5% 准备金率或又升
  据《中国证券报》周一(2月14日)报道,中国1月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(CPI)可能再度突破5%。
  中国1月份CPI和金融信贷数据本周将陆续公布。分析人士认为,1月CPI涨幅可能再度“破五”,加上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持续冲高,为抑制通胀、加强流动性管理,本月央行可能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。
  继2010年11月CPI涨幅“破五”之后,多家机构预测1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再度超过5%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上旬和中旬全国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变动情况显示,食品价格出现较明显攀升。瑞穗证券研究报告称,根据商务部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测算,预计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%,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.3%,CPI上涨5.2%-5.3%。短期物价冲高主要受四方面因素影响:春节因素导致食品价格季节性上涨;华北地区冬旱;春节过后,用工荒现象更为突出,农民工工资上涨压力较大;国际油价上涨,带动国内成品油批发价提前上涨。
  信贷方面,在储备项目贷款需求释放及信贷“早投放早受益”观念推动下,1月人民币新增信贷出现井喷。有消息指出,1月由于四大商业银行新增信贷受到严控,中小商业银行成为投放主力。
  “防通胀”成为当前货币政策首要任务。去年以来央行已经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,3次上调基准利率,预计央行一季度将维持较严厉的调控政策工具组合。尽管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19%的历史高点,但仍有一定上调空间。春节后的加息显然已经打开了央票、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启用的时间窗口。
  在上周四的公开市场操作中,央行重启了节前暂停的央票发行,央票发行利率倒挂现象仍然存在。考虑到一季度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高达16300亿元,为年内高点,加上1月仍高企的新增贷款以及随升值预期而增加的外汇流入,未来一段时间流动性压力仍较大。有机构预计,一季度可能整体上调准备金率两次,其中一次可能在2月份。
 
 
版权所有:北京国富会计师事务所(特殊普通合伙)广东分所 粤ICP备10060629号 法律声明 | 您是第8908527位访客
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