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部委将应对高物价 专家建议行政管制

时间:2010/11/17  访问:1239

 

    在10月份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创出4.4%的新高之后,通胀成为宏观调控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。记者日前了解到,包括发改委、工信部等在内的几大部委纷纷酝酿出台物价调控措施。而有关专家建议,发改委应当通过行政手段直接管制价格。

    作为价格调控重要部门,国家发改委正在酝酿诸项价格调控举措。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,发改委将采取应对措施,把物价涨幅控制在普通消费者能承受的范围之内。第一是发展生产,重点是发展农业生产,保障粮食、生猪等农产品的供应。第二是通过物资调配、进出口等调节手段来保障供应。第三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,防止游资进行炒作。第四是对低收入群体予以适当的补贴,使其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。

    价格调控应该如何进行,专家也有诸多建议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认为,11月、12月我国CPI仍将维持高位,发改委对物价的调控应该着重在保障供应层面,只有在供需平衡之后,包括农产品在内的诸项产品价格才能得到稳定。

   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则建议,发改委应当直接通过行政手段管制大宗商品、棉花等价格,严格稳定价格上限。

    由于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的节节攀升,工信部也已经予以关注。

    “当前经济生活中新情况、新问题显现,能源、原材料以及企业用工、用地、融资和节能减排等成本均呈上升态势,这些问题都需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。”工信部人士表示。

    针对前期部分地区为冲击节能减排目标而拉闸限电,导致了钢铁等部分工业品由于供应减少而价格飙升的现象,工信部人士表示,下一阶段,有关司局将发文对不同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,制止“一刀切的限电行为。”市场预期,财政部也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。高盛集团报告指出,虽然政府在2011年可能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,但在通胀压力上升的形势下,政府可能会控制财政支出增长。

    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扩大

    工业品出厂价格(PPI)10月同比大涨5.0%,远远超过市场预期。统计局1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构成PPI的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11月几乎全线上涨,且涨幅较10月明显放大,表明未来PPI上行压力仍较大。

    统计局每月两次公布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变动情况,本期数据反映的是11月10日前价格变动情况,较上期(10月20日前)相比,22种工业品中有21种涨价,而且涨幅进一步增大。

其中,天然原油较上期涨价6.7%,而上期的涨幅是零。硫酸的环比涨幅是11.1%,而上期只有5.6%。

    本期唯一没有涨价的工业品是炼钢用铁矿石块矿,但是这种产品也是维持高价。之前,该产品已经明显上涨。上期的涨幅是2%,本期的环比涨幅是零。

    22种工业品价格无一下跌是本期出现的新情况,这也意味着商品价格可能已进入新一轮涨价周期。

    工业品出厂价格的过快上涨势必推动PPI继续上行。中投证券宏观分析师邢微微表示,“预计随着原油价格的反弹,将会造成PPI的回升,加上市场对美联储再次推出宽松政策的预期,12月之前,市场上依然会延续弱美元、强商品的状况,4季度PPI涨幅可能会升至5.5%。”

    湘财证券有色金属行业研究员叶鑫也预计,四季度以铜为首的有色金属价格将继续快速上涨,整体金属价格有望达到或超越2008年高位水准。

   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指出,目前最需要关注的就是美元弱势,使得国际资本流入中国,导致资产价格上涨,引发资产泡沫,形成通胀压力。同时,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,将会产生对PPI上升的压力,最终传导到物价上,会造成通胀压力。

 

版权所有:北京国富会计师事务所(特殊普通合伙)广东分所 粤ICP备10060629号 法律声明 | 您是第8897328位访客
>>